
早上的豆漿油條吃太飽,中午凱西和熱氣球只共吃了一盒肯得基的飛燕蝦解解饞。
味道不錯,有點油,份量很小,地鐵裡的電視廣告打得很兇,害我一直想吃吃看。

上海是中國最進步的城市,走在人民廣場的街道上,會被排山倒海而來的人潮與形狀奇特的龐大建築物震慑住。
人們的穿著打扮也不輸台北東區的水準,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隨地吐痰的壞習慣很嚴重。
浦東新區位於黃浦江以東,長江口西南處,位居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。它的歷史可追溯到一千三百年前,但真正快速崛起卻是將近西元兩千年才開始。
位於浦東第一站的陸家嘴是上海金融區,摩天高樓櫛比鱗次,有東方華爾街之稱。
第一天下午先逛完多倫路,再回到下榻酒店與Rosanne會合。七年不見的老友,見到她的那一刻,感動之餘,感覺依然熟悉,彷彿離上次見面只是昨日的事。
據Rosanne說,四川菜在上海非常火(非常流行的意思) 。這家餐廳每到用餐時間總是座無虛席,一定要事先預訂,否則只能望著招牌流口水了。一看到菜單,真會令人傻眼,中國人用餐講究,點菜要從涼菜(開胃菜)開始,一頓飯裡頭,要有涼菜、熱菜、湯、米食、與甜點。Rosanne推薦了不少道地的菜色,四川涼粉、口水雞、煙筍臘肉、蘆筍木耳、時蔬湯、水煮桂魚、擔擔麵、葉兒耙,滿滿的一桌菜,三個女孩子家怎麼吃得完? 但是她堅持要我們每一樣都嚐嚐,才不枉此行。
多倫路文化名人街,位於上海虹口區,從下榻酒店的中山公園站搭3號線至東寶興路站下車即可到達。步出車站,還沒搞清楚東南西北,我們憑著直覺沿著陋巷往一老里弄走去。
順著蜿蜒的小巷,出現了一黃昏市集,此起彼落的叫賣聲,包子蒸籠冒著熱騰騰的白霧,漫步其中,彷彿回到了舊年代。一小販看見我們拿著相機準備拍攝,馬上驚慌地阻止,似乎是相機帶給了他們不安全感。
再往前走短短幾公尺,一幢幢西式風格的洋樓矗立眼前,我們來到了多倫路文化名人街。
我回來囉!
今年六月的北京行和十二月的上海行,給我的感觸是相當多的。整體來說,北京比台北進步,而上海,又比北京更為國際化。北京與上海正以穩定且日新月異的腳步往更現代化、國際化的目標邁進,雖然人民素質尚待提升,但是,他們的硬體建設肯定是我們望塵莫及的了。而台灣呢?已經悄悄地在一聲聲「愛台灣」的口號下,故步自封了。看著中國的成長,不免開始為台灣的將來與競爭力感到擔憂。
上海的人口約一千兩百萬人,其中三十萬的台灣人,是帶動這個城市繁榮的幕後推手之一。為什麼要出走?這個問題,大家心裡有數,嚴肅的話題,在此就不多談了。